一面連城,三面環水,位於衡陽市城北石鼓山上的石鼓書院,曾被朱熹譽為「據蒸湘之會,江流環帶,最為一郡佳處」。石鼓書院擁有三水合流的盛景,蒸水環其左,湘水繞其右,耒水橫其前,滔滔北去洞庭,自古有「石鼓江山錦繡華」之美譽。
9月6日,「衡陽火出圈——粵港澳大灣區媒體總編輯衡陽行」活動的一行人來到石鼓書院,浸潤湖湘之韻,感受濃厚的書香氣息。
石鼓書院坐落衡陽石鼓山,湘江、蒸水在此交匯。唐元和(806-820)初,李寬於石鼓山築廬讀書,始稱「讀書堂」,後改稱書院。這裏是一片閱盡滄桑的翰墨書香地,是一座自宋代以來即名揚天下的書院,是一把穿越千年的湖湘文化搖籃。
現如今,石鼓書院雖已不再從事教學工作,但依然是衡陽的重要文化地標,涵養著衡陽以及湖湘地區的文脈與精神。在書院裡設有紀念忠臣義士李芾的李忠節公祠、紀念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精神的武侯祠等。
今年以來,石鼓書院廣場進行了修繕提質改造項目提質改造,範圍面積約21819平方米,將「尊重歷史,修舊如舊」,新建標誌性牌坊「石鼓書院」,並採取文化鋪裝方式,增設文化休閒長廊,進一步拓寬廣場面積,優化廣場觀景路線,增加停車場地等。
走進石鼓書院廣場,記者看到,煥然一新的廣場拓展了空間,文化休閒長廊增添了韻味,綠化提質新增了不少花帶。新建了文化休閒長廊、八角亭,方便市民遊客休憩。
走進石鼓廣場入口處,標誌性「石鼓書院」牌坊上「石鼓江山」四個大字蒼勁有力,牌坊兩側,設置了「石鼓」以及時令草花組成的景觀。牌坊後方的千年銀杏樹,鬱鬱蔥蔥,見證著書院的發展和變遷。
石鼓廣場的牌坊。
千年古書院,三絕石鼓山,銀杏樹的後方就是石鼓三絕之一「有書翻不動」。這是一本石雕的「書」,翻開的那一頁,刻著《衡州石鼓書院記》,這本書,也寓意著石鼓書院一千餘年的厚重歷史。
石鼓三絕之一的「有書翻不動」。
走進石鼓書院,映入眼簾的是一塊矗立的石碑,這是石鼓書院的另一絕「有字認不得」,再往裏走,書院還有一面高2.8米、直徑1.6米的大石鼓,這是石鼓書院的三絕「有鼓敲不響」。
漫步石鼓書院內,每一塊磚石、每一道梁木,都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石鼓書院大觀樓,是一座歷史的見證者,也是一座文化的傳承者。
頂圖:石鼓書院,曾被朱熹譽為「據蒸湘之會,江流環帶,最為一郡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