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貝爾格萊德3月24日電 塞爾維亞南部城市普羅庫普列24日大雨傾盆,氣溫接近零攝氏度。很多塞爾維亞民眾來到這裏,參加悼念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遇難者活動。出席儀式的還有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塞政府官員以及波黑主席團塞族成員多迪克。
1999年3月24日晚,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打著所謂「避免人道主義災難」旗號,繞過聯合國安理會,開始對南聯盟進行大規模空襲。長達78天的轟炸造成2000多名無辜平民喪生,6000多人受傷,近100萬人流離失所。
25年過去,塞爾維亞民眾仍在飽受貧鈾彈等北約戰爭遺毒的影響,生命健康持續受到損害。25年來,北約這個全球最大軍事組織不斷突破地域和領域,到處煽動陣營對抗,挑起衝突戰爭,嚴重危害歐洲和世界的和平穩定。
雨中悼念
在普羅庫普列24日的悼念活動上,眾人齊唱塞爾維亞國歌並為遇難者默哀。隨後,遇難者家屬託紹維奇致辭。
1999年北約轟炸南聯盟時,托紹維奇的家遭襲,她父親和當時出生僅11個月的姐姐喪生。悲劇發生時,托紹維奇還在母親肚子裡。她說,這種傷痛不會因時間的推移而痊癒,因為她再也沒有機會認識她所愛的人。
武契奇在致辭中說,塞爾維亞致力於軍事中立,絕對不會加入北約。「他們(北約)想要摧毀、肢解我們的國家……但25年過去了,我們仍沒有被擊敗。我們永遠不會同意塞爾維亞的分裂。」
波黑主席團塞族成員多迪克在致辭中譴責北約違反國際法、殘害無辜生命的行徑,同時讚揚塞爾維亞的反抗精神和堅韌態度。
2003年2月,南聯盟更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塞黑)。2006年6月3日,黑山宣布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宣布繼承塞黑國際法主體地位,成為獨立國家。
戰爭遺禍
米洛什王子大街是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市中心最繁華的街道之一,現代建築和歷史建築沿著街道鋪展開來。街上有一棟滿目瘡痍的建築,與周邊環境顯得格格不入。這就是當年南聯盟國防部所在地,也是1999年遭北約轟炸的眾多建築之一。坍塌的牆體,破損的牆面,無聲地控訴著那段被北約暴力蹂躪的歷史。
北約在轟炸中大量使用貧鈾彈和集束炸彈,對塞爾維亞人民造成長期的生命健康危害。2000年3月,北約在向聯合國提交的一封信中承認,北約在轟炸南聯盟過程中,共發射了約3.1萬發貧鈾彈。這種炸彈爆炸後會造成放射性微粒四處飄散,從而對環境產生長期影響。
塞爾維亞急救中心的研究表明,該國1999年以後出生的兒童中,1至5歲多發外胚層腫瘤,5至9歲多發惡性血液病,9至18歲腦瘤發病率急劇上升,這些都與北約使用的貧鈾彈有關。
塞爾維亞律師阿列克西奇出生在塞南部普雷舍沃市的布什特拉涅村,那裏深受貧鈾彈影響。25年來,阿列克西奇的親戚朋友有不少死於貧鈾彈污染導致的癌癥,令他痛苦萬分。
阿列克西奇告訴新華社記者,有研究機構調查發現,一些因貧鈾彈污染去世的塞爾維亞病人,體內鈾元素含量比安全標準高500倍。塞爾維亞醫療專家格魯伊契奇說,貧鈾彈對塞爾維亞環境造成了長期破壞,使該國成為世界上癌癥死亡率較高的國家,而且這種污染將遺禍幾代人。
魔爪擴張
塞爾維亞勞動、就業、退伍軍人與社會事務部長塞拉科維奇日前指出,1999年北約對南聯盟的轟炸是犯罪行為,這一切都是為了服務於北約的自身利益。
美英等北約國家空襲南聯盟後,又不斷動用武力,從阿富汗到伊拉克,從利比亞到敘利亞,許多國家淪為北約軍事行動的受害者。據不完全統計,2001年以來,北約國家發動和參與的戰爭導致數十萬人喪生,數千萬民眾流離失所。
貝爾格萊德平等世界論壇主席、曾任南聯盟外交部長的約萬諾維奇說,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南聯盟,真實目的是在更靠近俄羅斯的地方部署軍隊。如今,美國仍在利用北約進行軍事擴張。
在芬蘭去年4月正式「入約」後,北約今年3月再度擴員,瑞典成為該組織第32個成員國。有分析指出,北約北擴衝擊波羅的海地區乃至整個歐洲的安全格局,將令地區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
保加利亞索非亞大學教授斯特凡諾夫指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一面聲稱自己是「區域性、防禦性」組織,一面在世界上不斷煽動陣營對抗、加劇各地區緊張局勢。正是北約對別國事務橫加干涉、拱火澆油,才釀成現在許多地方的衝突動盪。(新華社記者林浩 石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