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電電費在「管制計劃協議」下,長期為人詬病「只加不減」,昨終於傳來消息:兩電明年不單會減電費,而且減幅不淺,港燈將減16%,中電亦減7.4%,體現了機制確實是「可加可減」的。適逢今年進入協議中期檢討,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政府立場清晰,要確保可靠及價格合理的供電服務,及要為此研究獎罰制度。持續優化電費調整機制,既是社會各界的共識,亦為與時並進的應有之義。
6年前政府與兩電簽訂新「管制計劃協議」,來年電費能夠下調,正是新協議發揮作用。淨電費由基本電費和燃料價組成。過去由於國際能源價格上升,所以實報實銷的燃料價水漲船高;受惠國際能源價格卒之高位回落,終於也帶動了淨電費下跌,並已透過新引入的每月調整燃料費機制反映在電費帳單內。基本電費升幅受控,當然也是不可或缺,其中包括的電力公司營運成本和準許利潤,後者既從過去固定資產平均淨值的9.99%下調至8%,前者則受惠與內地合作輸入更多清潔能源,提供條件讓政府進一步控制兩電投資,故明年基本電費僅上調約3%和4%,而有鑒未來五年經審批的發展計劃,期內升幅料僅2%至3%左右,即與通脹水平相若。換言之,新協議一方面令電費更加與國際能源市場的成本掛鈎,更貼市地有升有跌;另方面也強化了當局把關功能,減少過剩發電容量的投資誘因,以免相關不必要開支轉嫁用戶埋單。儘管今次未有派上用場,電費穩定基金的設立也扮演了紓緩角色,透過儲存兩電高於準許回報的收入淨額,好使在有需要時撥回以減低加電費時對用戶的影響。
任何機制均非一成不變,須按新情況及新問題與時並進。目前機制雖已趨完善,但趁五年一度的檢討,尚有空間精益求精。經過多輪磋商,兩電同意就三個範圍作出修改,分別是在能源危機期間會有特別電費紓緩機制、針對大型供電中斷事故加入懲罰機制,及提高向公眾披露資訊透明度等。這些皆切實回應了公眾關注,畢竟今年4月港島東的大範圍停電,縱涉人為失誤卻因搶救關係而居然有賞無罰,當時便引起質疑聲音;而地緣政治日益複雜,單計今年主要產油地區已連爆戰火,加強對能源危機的風險管理亦有必要。此外,為迎接新時代發展所需,由推動實現減排目標,進一步提高潔淨能源比重,到支持創科發展方向,為超算中心、新型工業化和電動車普及等提供穩定及價格合理的電源,新協議亦宜考慮觸及,以確保電力服務的可持續發展,繼而可持續地服務經濟社會需要。
對比有些地方常見抱怨電費昂貴,甚而鬧出供應恐慌擔心撐過寒冬等,香港電力市場狀況無疑相對理想,兩電也常履行ESG社會責任,日前便宣布向基層家庭和低用電量派發逾一億元現金券或消費券,港府還不時紓解民困提供電費補貼,以致許多家庭都收過不少「零元」電費帳單……身在福中,怎樣令福分持續,令電力供應更穩更廉更潔淨?怎樣進一步創造更佳環境令市民和市場受惠更多?希望今年底的中期檢討完結時,電費調整機制會再優化,會再傳來更有利市民和市場的好消息!(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圖: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