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情侣真实露脸在线,精品国产片在线免费观看,欧美午夜精品免费理论片,中文字幕视频专区999zyz

香港商報
-- 天氣
廣東發力「藍色經濟」 全面推進海洋強省建設

廣東發力「藍色經濟」 全面推進海洋強省建設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3-10-30 11:10:48 來源:南方日報

 廣東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強調,要全面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在打造海上新廣東上取得新突破。10月30日至11月5日,「向海圖強看廣東」大型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將探訪調研廣東14個沿海城市。南方日報、南方網、南方+即日起推出「強信心穩預期促發展」系列報道之「向海圖強·廣東觀察」,敬請垂注。

 廣東是海洋大省,擁有全國最長的4000多公里海岸線,海域面積居全國第二?!稄V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3)》顯示,廣東海洋經濟總量已連續28年居全國首位。2022年,廣東海洋生產總值1.8萬億元,同比增長5.4%,佔地區生產總值的14%。海洋經濟為廣東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藍色動力」。

 廣東按照「疏近用遠、生態優先」的要求,大力拓展深遠海開發利用空間。一片片深海智能網箱耕海牧漁築起「藍色糧倉」、一艘艘海洋科考船駛向遠洋探索深藍底下的奧秘、一座座港口不分晝夜助力全省貨運通江達海「鏈」全球……廣東吹響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嘹亮號角,奏響向海圖強的新樂章。

 現代海洋產業增底氣

 珠海鶴洲新區(籌)桂山鎮蜘洲列島海域,清晨6時許,漁民駕駛船隻來到深海養殖平臺。吊臂起,大網收,金鯧魚活蹦亂跳、躍出水面。廣東大麟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吳俊表示,公司今年的金鯧魚產量預計在2000噸左右,預計總產值約6000萬元。

 今年以來,廣東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做大做強做優海洋牧場、海上能源、臨港工業、海洋旅遊等現代海洋產業,著力打通第一、第二、第三產業。

 一產方面,潮州市全力攻克廣東花鱸種苗產業技術難題,投入8000萬元全力打造省級花鱸良種場;汕頭南澳縣引進平嶼深水網箱養殖基地項目,推動傳統漁業轉型升級以及漁民轉產增收。

 二產方面,廣東加快發展海洋新材料、海工裝備等新興產業,提升海洋產業「鏈主」企業引領力和競爭力,培育壯大海洋油氣化工等萬億級產業集群,海洋清潔能源、海洋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等千億級海洋產業集群,充實藍色經濟的製造業家底。

 中交四航局江門航通船業有限公司研製出國內第一艘DCM深層水泥攪拌船、國內首套潛水無人切割機;南洋船舶通過採用數碼化焊接設備、數碼化激光切割設備等智能裝備,有效解決了造船過程中勞動強度大、焊接效率低等問題。

 三產方面,廣東著力推動形成一批向海而興、因海而富、依海而美的縣、鎮、村,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茂名充分利用晏鏡嶺得天獨厚的濱海生態資源,打造漁、工、文、旅結合的鄉村振興新樣板——疍家墟。目前,疍家墟創造了200多個就業崗位,村集體每年收入約100萬元。

 海洋科研實力展銳氣

 「海馬」號遙控潛水器、數字海底地震儀、水下滑翔機、水下自助式航行器……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探海利器」,正助力中國逐夢深藍。

 不斷突破的海洋科研實力,為廣東發展海洋經濟提供了堅實而有力的技術支撐,展現廣東海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銳氣。數據顯示,2022年廣東省在海洋漁業、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油氣及礦產、海洋藥物等領域專利公開數達19375項。

 在工程製造方面,全球首艘具有遠程遙控和開闊水域自主航行功能的科考船母船「珠海雲」號下水;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惶枴拐酵懂a,填補了國內超大型深水導管架設計建造的多項技術空白。

 5G網絡應用向海延伸。由5G、雲計算、物聯網和「GPS+北斗定位」組成的數字漁船系統成功開發,有效提升漁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深圳鹽田港實現華南首個前裝5G設備的遠控輪胎吊常態化商用,在「5G+智慧港口」創新應用取得新成果。

 滿載高水平自立自強創新成果的巨輪駛向深藍,以科技創新促發展,為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藍色朋友圈」聚和氣

 一艘艘遠洋貨輪集聚在錨地,等待引航進港;臨近的港區堆場內,裝滿了「廣東製造」的數萬個集裝箱靜候出?!@是深圳港繁忙的作業景象。

 《2022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位於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的深圳港,集裝箱累計吞吐量達3003.56萬標箱,同比增長4.39%,成為全球第4個年吞吐量突破3000萬標箱的港口。

 通過海洋這一連接海內外市場的重要通道,廣東正不斷構築更大的「藍色夥伴」朋友圈。

 夜深時,廣州南沙港碼頭依舊燈火通明,橋吊起舞,集卡穿梭。海面上巨輪往來不絕,洪亮的汽笛聲不時響起。

 海鐵聯運,日益火熱。9月23日,在廣州北部,一列滿載110個標箱國產新能源汽車的X8120次中歐班列從廣州國際港鳴笛始發,前往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廣東正敞開懷抱,推動海運與鐵路物流鏈深度融合,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一道,在「新絲路」上攜手共繪發展繁榮新畫卷。

 大城見大港,各沿海城市越來越重視「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深圳在全國首推的「大灣區組合港」模式,現已開通線路30條,覆蓋大灣區近90%城市,助力大灣區產業鏈以及供應鏈的暢通穩定,也提升了深圳港國際中轉港和全球樞紐港地位。

 東莞濱海灣新區加強與廣深港聯動融合發展,集聚國際一流海洋要素資源,成功引進OPPO智能製造中心、vivo智慧終端總部等重大龍頭產業項目。

 內外同行,和合共生。海洋是經濟交流、文化互鑒的「大通道」和「滋養地」。廣交天下,和氣生財,這是刻在廣東人骨子裏的務實基因,也是廣東經濟發展的密碼。

 南方日報記者黃敘浩

 南方網記者陳偉峰朱景

責任編輯:朱劍明 廣東發力「藍色經濟」 全面推進海洋強省建設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