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6道工藝流程後,一個外酥里軟、香氣四溢的火燒出爐了。走在山東省泰安市范鎮地界,經常不遠的距離就有一家范鎮火燒的店面,有的甚至幾家挨在一起。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很多人學做范鎮徐府油酥火燒,范鎮火燒也走出范鎮逐漸走進中國很多城市。
清朝初年,范鎮油酥火燒的創始人徐暢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將剩下的一些面葉撒上鹽和面,和成麵糰,隨手趕製成燒餅。經過燒烤後,發現燒餅口感十分美味,范鎮油酥火燒由此誕生。隨後經過幾代人對火燒工藝的改進,范鎮油酥火燒逐漸小有名氣。乾隆45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泰安,祭拜完泰山後,親口品嘗了范鎮火燒,讚不絕口,隨手題寫了「徐家燒餅鋪」字幅賜給了徐家。自此,范鎮徐家油酥火燒名聲大振。
對於范鎮火燒來說,一個火燒要經過16道工序才能走上人們的餐桌,16道工序完全手工製作,缺一不可。據不完全統計,范鎮常年在外地加工火燒的達2000餘戶,形成了近10個火燒專業村,並輻射到祝陽鎮、角峪鎮、萊蕪楊莊鎮等周邊地區。在沒有汽車等代步工具的年代,當地人靠著手挑肩扛把火燒賣到全國各地許多城市……現在網絡發達、交通便利,網絡訂單紛至遝來,每天手工生產的火燒當天就銷售一空。
現在,范鎮徐府油酥火燒已經申請通過了泰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歷經400多年的傳統手工技藝也得到了進一步的保護和扶持。(記者 孫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