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黃河,齊魯入海。菏澤市東明縣有莊周故里之稱,是黃河入魯第一縣。
在這裏,東明黃河生態馬拉松已連續舉辦三屆,通過航拍畫面,黃河大堤的美震撼人心,被稱為最美的馬拉松賽道。
這是一條落英繽紛的林蔭大道,風光旖旎的「黃河天路」。濕地、村臺、現代農業項目、古村落相互交織,勾勒出一幅美麗的人間畫卷。
灘區安居幸福圖
作為黃河入魯第一縣的東明,灘區面積317平方公里,佔據山東省灘區總面積的近五分之一,是全省灘區面積最大的縣。
黃河穿過東明時,腳步變得「反覆無常」,總會給灘區群眾帶來苦難。曾經,「有女不嫁黃河沿」成了灘區群眾抹不去的痛,搬離黃河灘區成為他們夢寐以求的事。
隨著黃河灘區居民遷建重大戰略的實施,一幅壯美的「灘區安居圖」破解了世紀難題。
「新建村臺的高度達到4米多,不再擔心會受洪水威脅。」土生土長的東明農民畫家毛吉志,經常背著畫板在黃河灘邊寫生,在他的作品中,從村臺施工現場到村臺新貌、從灘區洪水到群眾搬新家……一幅幅作品記錄了灘區群眾生活的巨大變化。隨著東明縣12萬餘名灘區群眾世代期盼的「安居夢」成為現實,他們的生產生活之變、創業就業之變,折射出了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的新步伐。
鄉村振興交響曲
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振興同步。產業發展是保障灘區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關鍵。東明縣還在不斷嘗試發展特色種植,通過一批現代農業和三產融合項目崛起,來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特色產業種植是東明縣精心謀劃的「北工南農」空間格局的組成部分。為做好灘區發展工作,東明縣立足縣域產業特色鮮明、南北差異顯著的實際,探索性地將14個鄉鎮(街道)劃分為南北兩大特色發展功能區,全力推動縣域經濟差異化、特色化發展。
南部九個鄉鎮和縣境內整個黃河灘區,主要承載綠色高效農業、生態旅遊發展任務,全力打造全省農業「新六產」示範縣、魯西南現代農業大縣和富硒農業示範基地。
在東明長興集鄉黃河灘區,萬畝虎杖種植基地生機盎然、一碧千頃。按照「龍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進行經營,目前已成功種植14000畝,此舉帶動了周邊群眾增收致富。
工業爭先繪藍圖
按照「北工南農」主體功能區建設,東明縣北部五個鄉鎮(街道),主要承載全縣工業經濟發展任務,加快建設全國一流的高端化工產業基地。
經過多年發展,東明縣初步形成了以煉油、精細化工、新材料等為主的產業體系,湧現出東明石化、旭陽化工等一批規模效益大、輻射帶動強的重點企業,被認定為全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
今年上半年,東明縣規上化工產業產值648億元,增長7.3%,占菏澤全市規上化工產業的65%。
發展不僅要聚焦當下,更要著眼未來。圍繞打造全省高端化工產業集聚區,加快實現煉化一體化,東明依托原油催化裂解制烯烴技術,全力推進30萬噸UPC科技示範工程項目建設,項目投產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利稅30億元。預計到「十四五」末,東明將形成2000萬噸煉化一體化產能,在工業經濟、財政稅收等方面為全市、全省作出積極貢獻。
大河安瀾展畫卷
黃河入魯處,萬鳥歸林來。九曲黃河自東明拐了最後一道大彎,賦予了「東明小九曲」的稱謂。
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黃河灘區豐富的生態資源。黃綠色的農田,蜿蜒曲折的河道,與藍天白雲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河道中央的沙灘,飛鳥自由棲息,悠然愜意。水、草、林、田萬物和諧共生,大河靜美,讓人沉醉。
每年冬季,有數十萬隻大雁來到了東明,群雁翱翔、雁聲陣陣,為魯西南大地增添了生機和活力。「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的荒涼不再。
美是有感染力的,隨著黃河生態的不斷優化,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了黃河岸邊,欣賞黃河的美。沿著彎彎曲曲的黃河大堤,聽著黃河濤聲,撫摸岸邊垂柳,行走在黃河生態綠色廊道,四季常青的苗木為滄桑的大堤增加了青春的氣息,成為遊客感受黃河生態、體驗黃河文化的打卡地。
莊子故里東明守望著黃河入魯門戶,見證著大河流向的數次變遷。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給東明黃河灘區帶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大河千年奔騰不息,村臺、濕地鏈接著東明人與大河共存的歷史與未來,可歌可泣的治黃歷史和豐富燦爛的黃河民俗文化在這裏延續。(孫珂 王頌博)